左贡县:“小学校”孕育“大幸福”
2025年05月20日 10时35分
【字体:大 中 小】
【打印本文】
02左贡县:“小学校”孕育“大幸福”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教育是国之大计,党之大计!一直以来,基层学校分散是西藏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,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。近年来,左贡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积极顺应民生需求,在县城开发新区建成第三小学,让扎玉镇拉物片区、东坝乡、果仁乡、四方祥和新村等地600余名适龄儿童实现了就近就便优质入学。
左贡县第三小学地处县城东南新区,左贡“母亲河”玉曲河从正大门前缓缓流过,隔绝了往来的喧嚣浮华,为教书育人提供了难得的清静之地。
5月12日早晨,学校和往常一样举行升国旗仪式。听到铃声后,同学们精神抖擞从教室跑到操场,迅速按既定队形整齐站立,凛冽的寒风吹不散他们坚毅的眼神,当国歌奏响,孩子们便齐刷刷举起右手,向国旗致敬,高唱国歌。
升旗仪式结束后,五年级一班的丁增拥青同学作了题为《童心向党恩·民族团结共繁荣》的国旗下讲话。她饱含深情地说,国家投入大量资金,改善我们的生活,让我们走进明亮的教室读书,号召同学们牢记党的恩情,努力学习,团结友爱,从现在做起,从身边做起,为建设更加美丽、繁荣、幸福的新西藏而努力奋斗。
记者留意到,孩子们虽然都身穿校服,但背后印的校名却五花八门,有“左贡县第一小学”“左贡县第二小学”“左贡教育”几种款式,唯独缺少“左贡县第三小学”的校服,这是怎么回事呢?
对此,校长达瓦登珠解释道:左贡县第三小学2024年8月才建成并对外招生,学生来自附近乡镇和四方祥和新村的各学段儿童,由于学校校服还处在设计阶段,就未统一发放。
尽管来自不同的学校,身边也都是新的老师和同学,但显然,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个新校园。
当记者问孩子们来自哪个学校时,他们竟异口同声地说:“现在我们都在左贡县第三小学。”
满满的归属感不仅因为该学校离家更近,更在于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科学配备的师资队伍。
据介绍,左贡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四方祥和新村924户随迁子女上学问题,进一步整合全县分散的教育资源,在2022年7月投资7350万元建设左贡第三小学,规划建筑面积1422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,包含教学及综合楼、教工宿舍、学生宿舍,标准化运动场等。
历时2年,2024年8月,建成后的第三小学教室宽敞明亮,多媒体教室、实验室、图书馆等配套设施齐全,均配备防寒设计,彻底解决了以往每到冬季就停水断水的问题,全年保障师生正常教育教学活动。
走进左贡第三小学校园,“为党育人,为国育才”办学宗旨格外醒目,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,藏文老师扎西卓嘎在现代化教室里为学生讲授书信写作方法;音乐教师在钢琴房一键一音耐心教授学生发音技巧;体育老师在标准化运动场悉心指导学生足球技巧;专业化的厨师团队正在有条不紊烹制营养均衡的午餐,用心守护孩子们的饮食健康;学生宿舍管理员早已把寝室收拾得干干净净,只为放学归来孩子们能美美睡上一觉。
此外,为保障新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,左贡县委县政府从全县整合教师资源,为学校配备的47名教师中,研究生学历1人、本科学历28人、大专学历18人,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%。
说起现在学校的好,六年级一班学生扎桑如数家珍:“现在的操场更大,教室更明亮,老师也更专业,我们也不用来回走几公里的路,可以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。”
孩子们在新学校学的开心、住的舒心,做家长的自然是省心不少。学生家长益西平措告诉记者,在搬迁前,他们家住在左贡县扎玉镇理巴村,孩子每天上下学,光接送就要骑行十公里的山路,一遇到刮风下雪天气就特别不方便。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,他们一家大小搬进了新城四方祥和新村,不仅校园环境更好,而且就在家门口,孩子每天上下学都自行前往,再也不需要接送了。
校长达瓦登珠告诉记者,“饮水思源,爱国荣校”是学校的校训,意在时刻提醒全校师生,铭记党和国家的关怀,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,树牢家国情怀,增进“五个认同”,努力学习和工作,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自己的力量!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相关信息